汇编作者:金茂律师事务所 韩正 律师 施君 律师 张超 律师 李奕轩 律师助理
摘要:金茂律师事务所长年耕耘于跨境金融领域,帮助企业在该领域进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及解决方案设计。我们将持续关注跨境金融领域行业动态、国内外法律法规以及最新监管案例,并进行分享。
目录
一、行业动态
1、ISDA推出通知枢纽和协议,以简化重要通知的交付和接收程序
2、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三家银行违反《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采取纪律处分行动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ETF互通合作取得新进展
二、监管政策
1、EBA发布关于从第三国直接提供银行服务的报告
2、欧盟银行继续满足监管机构根据已确定的监管战略制定的MREL要求
三、金融数据
1、BIS发布截至2025年3月底的国际银行业统计数据和全球流动性指标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数据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4、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5、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6、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份货币统计数字
7、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摘要及货币发行局帐目
8、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2025年6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一、行业动态
1、ISDA推出通知枢纽和协议,以简化重要通知的交付和接收程序
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推出了ISDA通知枢纽和ISDA 2025通知枢纽协议,为用户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交付关键通知的方法,并降低了因延迟而可能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和风险。ISDA通知枢纽是由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提供的一个安全在线平台,可实现快速交付和接收终止通知和弃权书,并确保集中更新实物交付的详细地址。买方公司可免费使用该平台,交易商则可在平台运行的头两年享受折扣价。ISDA 2025通知枢纽协议使公司能够与其他加入方一起有效地更新文件,以便使用ISDA通知枢纽。截至发布时,已有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79家实体加入了该协议,其中包括交易商、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该协议对所有市场参与者免费开放。根据ISDA主协议,时间紧迫的终止通知必须使用协议中列出的公司详细地址,通过某些规定的方法交付,包括实物交付。但是,如果公司搬迁而文件没有更新,或者由于大流行病或地缘政治冲击而无法递送,就会出现延误。通知递送的延误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损失。ISDA通知枢纽使公司能够通过安全的在线平台快速高效地发送通知,从而减少了这些问题。根据会员的要求,还可以交换豁免,包括净资产阈值事件的豁免。自动通知会发送给接收实体的指定人员,他们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访问ISDA通知枢纽,即使办公室关闭也是如此。ISDA 2025通知枢纽协议还要求市场参与者更新其所有协议中的详细地址,这可以通过使用该平台的单一输入来实现,从而创建一个最新的黄金来源。(来源: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 网站)
2、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三家银行违反《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采取纪律处分行动
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已根据《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香港法例第615章)(《打击洗钱条例》)完成对三家银行的调查及纪律处分程序。三家银行分别为Indian Overseas Bank, Hong Kong Branch(IOBHK)、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交银(香港))及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交银香港分行)。金融管理专员:(i)谴责IOBHK;(ii)命令IOBHK就过往的交易进行回顾检讨,以及制定并落实补救措施,以纠正其违反事项;及(iii)对IOBHK处以8,500,000港元罚款。此外,金融管理专员对交银(香港)处以4,000,000港元罚款和对交银香港分行处以3,700,000港元罚款。是次纪律处分行动是金管局对上述银行就《打击洗钱条例》所设立的制度及管控措施的合规情况进行调查后而作出的。调查发现三家银行未有设立及维持有效措施以持续监察与客户的业务关系。IOBHK的交易监察机制和管理层对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管控措施的监察存在重大缺失。交银(香港)及交银香港分行的违反事项源于两家银行未有将某些类别的交易载入至两家银行共用的交易监察系统,削弱了该系统识别可疑活动的效用。(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网站)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ETF互通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ETF互通合作取得新进展,巴西伊塔乌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发行了跟踪中国A50ETF的基金产品,推动中巴两国资本市场合作持续深化。该巴西ETF跟踪的标的为在上交所上市的易方达中国A50ETF,其指数成份股覆盖中国A股市场核心龙头上市公司。通过ETF互通机制,巴西等美洲投资者能够高效投资中国优质资产,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目前,上交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ETF互通项下已有2只ETF产品上市。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指导下,继续拓展ETF互通合作,丰富跨境投资工具,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资中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微信公众号)
二、监管政策
1、EBA发布关于从第三国直接提供银行服务的报告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发布了一份关于从第三国直接提供银行服务的报告。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未提供证据来建议修订新的《资本要求指令》(CRD)第21c条,该条规定了成员国应如何提供核心银行服务。然而EBA建议,对CRD第21c条与其他部门立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澄清,可能对当局和市场参与者有益。EBA认为,有几个因素导致难以衡量CRD第21c条规定的禁止从第三国直接提供服务的影响。同时,CRD第21c条为欧盟金融业实体提供了灵活性,使其仍可自由地向第三国企业寻求核心银行服务,或依赖第三国分行或子公司在欧盟提供的服务。然而EBA注意到,CRD第21c条并未明确涉及与《可转让证券集体投资企业指令》(UCITS)和《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令》(AIFMD)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那些规定欧盟金融业实体有权根据其业务模式在第三国接受核心银行服务以促进其持续运营的条款。EBA建议还可通过EBA问答工具提供更多说明。(来源:欧洲银行管理局 网站)
2、欧盟银行继续满足监管机构根据已确定的监管战略制定的MREL要求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半年度自有资金和合格负债(MREL)最低要求仪表板,该仪表板披露了欧盟(EU)范围内345家指定进行清算的银行的汇总统计信息,EBA已收到这些银行的决策和资源数据。总的来说,银行都能按照《银行恢复与清算指令》(BRRD)规定的2024年1月1日的最后期限满足其MREL要求,只有少数银行报告了资金缺口,这些银行大多处于向未来要求过渡的时期。样本银行明年不符合要求的金融工具金额达到2,420亿欧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多数银行都满足了其MREL要求,包括综合缓冲要求(CBR)。只有少数银行报告出现了总额为23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占其合并风险加权资产的2.1%),这些银行大多正处于向最终 MREL 目标过渡的阶段。样本银行报告了2,420亿欧元的 MREL 工具,由于剩余期限低于一年,这些工具将在2025年12月底前失去资格。除自有资金外,这些工具约占MREL合格工具的 20%。从RWAs(94%)来看,保释策略仍然是首选方案,而从决定数量来看,保释策略和转移策略处于同一水平(各占50%)。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较小的银行更倾向于转移战略,而较大的银行则更倾向于保释。(来源:欧洲银行管理局 网站)
三、金融数据
1、BIS发布截至2025年3月底的国际银行业统计数据和全球流动性指标
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截至2025年3月底的国际银行业统计数据和全球流动性指标,主要内容:一、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跨境银行信贷增加了1.5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34.7万亿美元。二、这一增长是由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推动的,其年增长率上升至14%。三、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境银行信贷增加了1,000亿美元。四、BIS全球流动性指标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末,美元、欧元和日元外币信贷分别同比增长5%、10%和6%。(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网站)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5.5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5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6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1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1.8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5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8.9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4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6.6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32万亿美元)。2025年1—6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50.8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00万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网站)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银行结汇14,900亿元人民币,售汇13,083亿元人民币。2025年1—6月,银行累计结汇82,13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3,950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6月,银行结汇2,077亿美元,售汇1,823亿美元。2025年1—6月,银行累计结汇11,432亿美元,累计售汇11,685亿美元。2025年6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6,485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4,667亿元人民币。2025年1—6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77,347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68,20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6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478亿美元,对外付款6,225亿美元。2025年1—6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8,606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7,333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网站)
4、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21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1,185亿元,进口15,112亿元,顺差6,073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437亿元,进口3,480亿元,逆差1,043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639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60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967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659亿元。按美元计值,202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292亿美元,进口2,591亿美元,顺差701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网站)
5、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主要内容: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6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87,939.5亿元。截至6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88.5万亿元。二、债券市场运行情况。6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4.3万亿元,日均成交1.7万亿元,同比减少1.2%,环比增加6.2%。三、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情况。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4.3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3%。四、货币市场运行情况。6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债券回购成交156.3万亿元,同比增加32.7%。五、票据市场运行情况。6月份,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3.5万亿元,贴现发生额2.8万亿元。截至6月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19.3万亿元,贴现余额14.8万亿元。六、股票市场运行情况。6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444.4点,环比上升96.9点,涨幅2.9%;深证成指收于10465.1点,环比上升424.5点,涨幅4.2%。七、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人结构情况。截至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法人机构成员共3989家,全部为金融机构。(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网站)
6、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份货币统计数字
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认可机构的存款总额在2025年6月份上升0.9%,其中港元存款下跌0.9%,外币存款则上升2.4%。2025年上半年,存款总额及港元存款分别上升7.6%及7.0%。香港人民币存款在6月份下跌9.6%,于6月底为8,821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于6月份为 12,235亿元人民币,而5月份为11,236亿元人民币。6月份贷款与垫款总额上升1.1%,2025年上半年上升2.5%。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包括贸易融资)及香港境外使用的贷款在6月份分别上升0.9%及1.8%。由于港元存款下跌而港元贷款上升,港元贷存比率由5月底的70.5%,上升至6月底的72.0%。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包括贸易融资)继上季上升0.5%后,在2025年第2季按季上升1.6%。6月份港元货币供应量M2及M3均下跌0.8%,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均上升8.4%。6月份经季节因素调整的港元货币供应量M1上升4.4%,与去年同期比较上升23.7%,部分反映投资相关活动。货币供应量总额M2及M3于6月份均上升0.8%,与去年同期比较,M2及M3均上升11.5%。(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网站)
7、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摘要及货币发行局帐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外汇基金总资产为42,971亿港元,较2025年5月底增加1,377亿港元,其中港元资产增加885亿港元,外币资产增加492亿港元。货币发行局帐目显示,2025年6月底的货币基础为21,202亿港元,较2025年5月底减少47亿港元,减幅为0.2%。2025年6月底的支持资产总额增加86亿港元至23,648亿港元,增幅为0.4%。支持比率由2025年5月底的110.88%,上升至2025年6月底的111.54%。(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网站)
8、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2025年6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2025年6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余额27.81万亿元,同比增长6.53%;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负债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33%。银行业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108.25亿元,不良贷款率0.90%。其中,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937.41亿元,不良贷款率0.89%。2025年1月至6月,上海辖内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1,703.89亿元,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跨境再保险分入保费收入累计3.19亿元,两者合计1,707.08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14.90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88.99亿元。(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