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作者:金茂律师事务所 杨菲非 律师 杨莉 律师
一周消息速览(2023.3.27-2023.4.2)
目录
【中央国资国企简讯】
政策 | 法规
1. 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 海南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举行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地方国资国企简讯】
1. 浙江省|浙江省国资委出台指导意见 推动省属企业金融衍生业务高质量发展
2. 浙江省 | 浙江省国资委日出台《浙江国资国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3.河南省|河南省国资委印发《省管企业创利增效攻坚 工程实施方案》
4. 湖北省|湖北联投聚焦“三全三商”主业 首进上海开拓科技园区
【扩展阅读】
媒体 | 观察
1. 经济日报: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实施
【中央国资国企简讯】
政策 | 法规
1. 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结整合工作进展成效,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对下一步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仪式并讲话。
翁杰明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持续推动专业化整合工作走深走实。要聚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做好专业化整合整体谋划;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注重方式创新,加大与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综合运用标准、品牌、平台服务、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多种方式,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统筹组织,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确保专业化整合稳妥有序实施,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安全支撑力。
21家单位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在现场开展集中签约。国资委有关厅局和部分中央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2. 海南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举行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3月28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座谈会在海口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与海南的全方位合作,携手推动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出席会议并讲话。受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委托,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出席会议并讲话。海南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荣灿出席会议,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沈丹阳介绍了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海南省领导罗增斌、巴特尔、陈怀宇,部分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张玉卓、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冯飞对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大央企、地方国企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尤其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大央企的鼎力支持。希望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大央企继续全力支持全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压力测试;继续在产业发展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在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海南打造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继续帮助海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种业、深海、航天科技创新高地;继续指导海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壮大国资国企。海南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央企在海南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赵世堂向海南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国资央企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国资央企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同海南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要加大改革开放合作,积极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共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加大产业发展合作,发挥产业链建设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共同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合作,聚焦高新技术领域,引进用好各类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共同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会上,中国海油、中国大唐、中国电信、中国远洋海运、中国旅游集团等5家央企主要负责同志围绕立足海南深化国际化经营等作了发言,并提出工作建议。部分央企与海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
【地方国资国企简讯】
1. 浙江省|浙江省国资委出台指导意见 推动省属企业金融衍生业务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省属企业规范用好金融衍生品工具,切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助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国资委于今年初印发《浙江省国资委关于推动省属企业金融衍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聚焦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范,推动构建“防风险、严规范、促发展”的金融衍生业务监管体系。要求企业集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准入审批,以降低实货风险敞口为目的,实行与交易能力相匹配的分级分类管理,不得进行脱离实体业务需求的投机交易。突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全流程嵌入,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规范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能力,更好服务主业发展、对冲经营风险,促进国有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指导意见》贯彻落地,浙江省国资委近日召开省属企业金融衍生业务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政策解读暨工作推进会议,对《指导意见》作了政策解读,部分行业专家和企业分享交流了金融衍生业务实践经验。
2. 浙江省 | 浙江省国资委日出台《浙江国资国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大讨论大谋划大行动”全面落实年等“四个年”行动。
全面落实年--省属企业“大讨论大谋划大行动”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聚焦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信创安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国企数字经济规模能级。聚焦智慧供应链、智慧交通等6个重点赛道,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着力建设现代化国企产业体系。发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开展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链链主培育行动。加大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投资布局力度,力争省属企业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50亿元以上。
加快打造国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制定出台全省国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意见。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到2027年全省国企建成3-5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力争省属企业全年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增长20%以上,重点制造与创新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8%以上。
大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省属企业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新增列入“尖兵”“领雁”项目15个以上。
全面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开展省属企业“强战略、强创新、强发展”人才支撑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0名以上、高水平技能人才300名以上。
提升年——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
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强国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责任履行,带头做好降本减费、帮扶纾困、账款清理等工作。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大力推进国企产业强县富民。力争省属企业全年在山区海岛县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担保额突破1400亿元。
迭代完善国资国企整体智治体系。推进全省智慧国资监管体系迭代升级,完善浙里国资运营监管应用“1+3+N”体系架构,打造省域智慧国资监管样板。
加快建设年——世界一流企业
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省属企业要扎根浙江,融入长三角,走向全国,辐射全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建设,加强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引领带动更多优质民营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拓展发展新空间。
锚定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逐步构建“双金字塔”梯度培育体系,省海港集团等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省能源集团、巨化集团、杭汽轮集团、杭氧集团等逐步建成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开展全省国有基础设施REITs资产证券化行动,建立全省项目库,探索证券化新路径。力争今年全省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家以上;省属企业新增股改、申报上市企业5家以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注入资产150亿元以上。
硬核支撑提升物流通达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宁波西枢纽、温州机场三期扩建、通苏嘉甬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推进江海河和海铁联运,构建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宁波舟山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40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160万标箱。
推进年——浙里国资国企新风尚培育
着力激发敢为有为善为。制定国资国企新风尚行为规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讲政治、勇争先、善变革、强管理、重形象的浙江红色企业家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促进干部梯队优化。
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深化全省清廉国企建设八大行动,用好“5+N+1”评价指标体系,建好清廉国企教育基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清廉国企建设高地。
全面推进强根固本夯基。深入实施“全企一体、双融共促”工程,分类发布“双融指数”。加强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企业党建工作,推动浙商银行打造金融企业党建样本、康恩贝打造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样本,开展境外企业意识形态样本建设。
《行动方案》还提出,省国资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暨“三个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体系,明确牵头部门,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有力推进。各企业、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加强研究谋划,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全员发力、全线推进的良好局面。
3. 河南省|河南省国资委印发《省管企业创利增效攻坚 工程实施方案》
为推动省管企业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河南省国资委于近日印发了《省管企业创利增效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近年来,河南省管企业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但当前省管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偏弱,效益指标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匹配、不适应。河南省国资委印发本《实施方案》,旨在指导省管企业通过开展创利增效攻坚工程,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目标任务明确。《实施方案》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重点攻坚与稳妥推进相结合、整体推进和个体突破相结合,聚焦提升省管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明确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利润总额280亿元,2025年效益指标争取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任务。
实施措施得当。《实施方案》的制定充分学习借鉴了国务院国资委先进做法,参考部分省份经验做法,并结合省管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自身短板等实际,制定大力开拓市场、加强央地合作、硬化预算约束等十三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拓市增收、降本节支、挖潜增效、深化改革等全方位指导省管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保障机制健全。《实施方案》设立“三机制一台账”,完善保障措施,确保方案落实落地。一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成立省管企业创利增效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创利增效工作。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创利增效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董事会和董事年度评价,严格奖惩。三是建立沟通会商机制。不定期组织座谈,开展专题研讨,营造创利增效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公布各企业利润指标完成情况排名,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4. 湖北省|湖北联投聚焦“三全三商”主业 首进上海开拓科技园区
近日,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约,6月底前将开工建设。这是湖北联投旗下东湖高新集团勇闯上海、投资建设的首个科技园区,将有效深化沪鄂科创资源对接,也标志着联投吹响奋进“中国园区运营No.1”集结号。
自2021年改革重组以来,湖北联投明确“三全三商”主责主业,其中,“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主要以东湖高新集团为载体推进。自1993年成立以来,东湖高新集团相继打造光谷芯中心、武汉软件新城等园区,为光谷引进IBM、纬创软件等一大批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
抢抓机遇,东湖高新集团积极走向全国。3月以来,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展厅内,前来洽谈的企业日渐增多。抢抓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东湖高新集团与海口高新国投合作开发海口生物城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明年6月投产,将成为海南自贸港首个市场化零碳示范园区。
园区建成后,东湖高新集团计划引进生物医药相关企业300余家,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依托海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将助力地方和湖北产业发展,真正发挥“产业先行军”作用。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集团“走出去”成果丰硕:沿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累计建设和运营园区35个,引进企业逾1.2万家,其中在园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上市企业60余家;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1/3,是全国同类指标的4倍。
随着城镇化进程趋于饱和,东湖高新集团创新可持续开发模式,并率先走出了“园区+运营+投资”全产业链道路。自2017年起,东湖高新集团先后成立4只基金,投资企业逾30家,其中2家IPO过会,2家进入IPO审核,4家进入IPO辅导。
近年来,东湖高新集团产业投资收益稳步增长,园区运营利润贡献占比已突破50%,园区运营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五。对标“中国园区运营No.1”,东湖高新集团在市场规模、核心产品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下一步,东湖高新集团将分别打造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华南区域产业发展中心,不断深化全生命周期产业运营商内涵,努力为湖北联投打造一流企业贡献高新力量。
【扩展阅读】
媒体 | 观察
1. 经济日报: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实施
“要着力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扛起新的使命责任。”在日前召开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国有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按照有关部署,国资央企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变,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国家队、产业发展领头羊、安全支撑主力军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长翁杰明介绍,下一步,国资国企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一是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实业主业,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改革,有效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充实扩围,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提升投入产出水平,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三是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把维护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强对重要能源资源的支撑托底作用,加大对通信网络、新技术、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底气和能力。
四是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分层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支持国有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更多灵活高效的激励方式,促进国有企业增活力、强动力。
五是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