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金茂双碳法规动态资讯(第7期)

汇编作者:金茂律师事务所  万美 律师  吴荣良 律师  黄启荣 律师  巢思源 律师  张程源 律师助理  杨晓凤 律师助理

目录

一、 碳管理法规标准动态 

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制定列入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2. 国家发改委等16部门发布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体系 

3. 住建部、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4. 最高法发布司法政策意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5.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6. 浙江林业局印发《浙江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管理办法》 

二、 碳政策会议成果信息 

7. 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8.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组织召开碳汇战略和制度研讨会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 

10. 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召开碳市场总体交易规模领先 

三、 碳金融与碳交易市场 

11. 全国碳市场七月成交数据公布,最高成交价60元每吨 

12. 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 

13. 上海市即将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 

四、 碳中和实践与合规案例 

14.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 5.0)》发布 

15. 上海:《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16. 北京银行支持并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 

金茂环境法律团队致力于低碳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帮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识别相关法律风险并提供合规能力提升服务。金茂双碳法规动态资讯将持续分享碳相关法规动态,欢迎关注、开展深度合作。

一、碳管理法规标准动态

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制定列入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7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计划》列出多项立法计划,与碳排放管理密切相关的能源法草案列入国务院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范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则列入制定范围。

2. 国家发改委等16部门发布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将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加快完善碳达峰基础通用标准。将在标准计量体系下:

  • 升级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 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

  • 制定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标准

  • 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建设

  • 完善风电、光伏、输配电、储能、氢能、先进核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标准

  • 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

  •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

  • 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建设及评价标准

3. 住建部、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7月13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标【2022】53号)。《方案》提出,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

《方案》提出,强化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自主原则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

4. 最高法发布司法政策意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及配套典型案例。《意见》提出,研究发布司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司法政策,妥善审理涉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碳交易产品担保以及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涉碳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纠纷案件,助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绿色条款,梳理碳排放领域出现的新业态、新权属、新问题,健全涉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纠纷裁判规则。研究适用碳汇认购、技改抵扣等替代性赔偿方式,引导企业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绿色升级。

5.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7月28日,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削减,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6. 浙江林业局印发《浙江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管理办法》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印发《浙江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全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申报、建设、评估、验收、命名等各环节工作进行了明确。《办法》将试点分为林业增汇试点县和林业碳汇先行基地两大类,明确试点建设期限、申报条件和主要流程,统筹兼顾在“百千万工程”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以及山区26县和革命老区县等开展试点,先行基地建设方案由试点所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印发。

二、碳政策会议成果信息

7. 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先生就如何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回答记者提问。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

8.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组织召开碳汇战略和制度研讨会

7月11日下午,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制保障研究项目”一期结题暨碳汇战略和制度研讨会顺利召开。

项目组根据研究成果发布了《碳汇法律制度研究执行摘要》,研究了各类生态系统碳汇的潜力特征,总结了国际国内生态碳汇法律制度建设进展,分析了中国生态碳汇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对我国生态碳汇法律制度发展提出建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

7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围绕“双碳”战略路径选择、“双碳”政策与管理、科学原理与数据、能源结构重塑、产业结构重构和生态环境优化这六个重点研究方向确定了33个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旨在为今后的项目资助提供方向性指导。

10. 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召开碳市场总体交易规模领先

7月26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上海模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会上重点协商办理主要涵盖加快本市碳普惠体系建设、优化上海碳交易市场机制、加速创建“无废低碳城市”、建立个人碳账户助力碳中和等14件提案。

三、碳金融与碳交易市场

11. 全国碳市场七月成交数据公布,最高成交价60元每吨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信息,7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91,990吨,总成交额64,230,223.56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441,990吨,月成交额25,529,223.56元,最高成交价60.00元/吨,最低成交价55.00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8.00元/吨,较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0.87%。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650,000吨,月成交额38,701,000.00元。

12. 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

7月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多家领先企业及金融机构,与香港交易所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机遇。 此次合作聚焦建设国际碳市场,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香港、内地及其他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及投入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圈的进程。

13. 上海市即将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

据悉,作为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责任单位已于7月17日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形成工作专班,并已于近期完成《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即将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

试点建设工作将围绕“建设一个平台(气投中心)、抓住三个关键(信息披露机制、气投标准体系、数据库平台)、组织五个行动(项目库、专项基金、气候金融产品、碳金融产品、国际资金通道)”展开,力争到2026年,形成政策、投资、金融、产业、能源和环境一体化的气候投融资体系。

四、碳中和实践与合规案例

14.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 5.0)》发布

7月24日,由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航空工业集团联合主办,中航产融、责任云研究院联合承办的“ESG中国论坛2022夏季峰会”在京召开。

会上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 5.0)》(简称《指南5.0》)。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这两年社保基金会逐步将投资重点转向“双碳”等领域,加强与央企间的合作。

15. 上海:《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7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在拓展市场主体方面,文件提出:“推进‘十百千’工程,培育10家以上绿色低碳龙头企业,100家以上核心企业和1000家以上特色企业,创建200家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在园区建设方面,文件提出:“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绿色材料、节能环保、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力争打造5家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培育若干家特色园区或精品微园。”

16. 北京银行支持并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

近日,北京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成员。此次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是北京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坚定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北京银行以金融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国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