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跨境金融监管动态(10月下)

汇编作者:金茂律师事务所  韩正 律师  施君 律师  张超 律师

摘要:金茂律师事务所长年耕耘于跨境金融领域,帮助企业在该领域进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及解决方案设计。我们将持续关注跨境金融领域行业动态、国内外法律法规以及最新监管案例,并进行分享。

目录

一、行业动态 

1、ISDA与Tokenovate联合成立工作组,致力于在清洁发展机制框架内开发智能合约体系 

2、中国人民银行与冰岛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二、监管政策 

1、EBA发布关于评估证券融资交易产生的信用估值调整风险敞口重要性标准的最终技术标准草案 

2、EBA就新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制度的基础框架向欧盟委员会提供建议 

3、ESRB发布加密资产系统性风险报告并就稳定币提出建议 

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 

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7、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8、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9、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三、金融数据 

1、BIS公布2025年6月底国际银行统计与全球流动性指标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9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数据 

4、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摘要及货币发行局帐目 

一、行业动态

1、ISDA与Tokenovate联合成立工作组,致力于在清洁发展机制框架内开发智能合约体系

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与Tokenovate宣布,将在金融科技开源基金会(FINOS)内成立新工作组,以加速通用领域模型(CDM)的落地实施。该工作组初期将聚焦利率重置自动化,参照2021年ISDA利率衍生品定义标准。该流程支撑着全球数万亿美元金融合约,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且各机构标准不一。随着无风险基准利率的普及,这一挑战愈发严峻。这些取代传统银行间报价利率的新基准要求每日利率观测、营业日调整及复利计算,需确保精准度与一致性。通过CDM实现流程自动化,标志着实时可编程交易后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该工作组遵循ISDA白皮书《智能衍生品合约:从概念到构建》的理念,正在CDM内构建智能合约模型,将ISDA的法律与运营标准转化为可执行形式。CDM已提供合约层的规范化表示,定义了标准化产品条款、计算惯例及事件结构。智能合约模型在此框架基础上引入可执行逻辑,将推动衍生品自动化进程,同时符合ISDA的基础法律与运营标准。(来源: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 网站)

2、中国人民银行与冰岛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与冰岛中央银行行长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便利两国经贸往来,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中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亿人民币/700亿冰岛克朗,协议有效期五年。(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网站)

二、监管政策

1、EBA发布关于评估证券融资交易产生的信用估值调整风险敞口重要性标准的最终技术标准草案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发布最终版监管技术标准草案,旨在明确评估公允价值证券融资交易产生的信用估值调整(CVA)风险敞口是否重大所需的条件与标准,以及该评估的频率。该草案中提出的重大性概念将决定公允价值证券融资交易能否豁免CVA风险的自有资金要求。该草案采用定量阈值方法,以特定比率衡量重大性:该比率量化了将公允估值证券融资交易纳入CVA风险资本要求范围后,所导致的资本要求相对增幅。此外,草案规定每季度进行重大性评估,以确保与金融机构资本要求的常规计算及报告周期保持一致。该技术标准草案属于EBA在市场风险领域实施欧盟银行业监管框架路线图第二阶段的交付成果。(来源:欧洲银行管理局 网站)

2、EBA就新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制度的基础框架向欧盟委员会提供建议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就欧盟委员会关于新反洗钱/反恐融资(AML/CFT)框架核心要素的征询意见作出回应。该建议提出基于风险且符合比例原则的方法,将支持反洗钱管理局(AMLA)快速高效地启动运营。去年三月,欧盟委员会要求EBA就AMLA最终将采纳的六项监管授权提供建议。本次征询意见涉及:1、关于各国监管机构评估义务主体固有风险与残余风险状况方法论的监管技术标准草案;2、关于反洗钱管理局确定直接监管对象机构所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监管技术标准草案;3、关于义务主体在新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度下客户尽职调查过程中须获取信息的RTS草案;4、关于监管机构如何按严重程度分类新制度违规行为,以及在设定金钱制裁级别、采取行政措施或实施定期罚款时适用标准的RTS草案;5、关于集团内部信息交换及罚金基准金额的两项新增授权的准备工作。这些监管工具经AMLA采纳并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后,将为构建符合AMLA法定职责与目标的、具有韧性的欧盟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来源:欧洲银行管理局 网站)

3、ESRB发布加密资产系统性风险报告并就稳定币提出建议

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B)发布报告,聚焦加密资产生态系统三大核心议题:稳定币、加密资产投资产品及多功能集团。报告特别强调了欧盟与非欧盟实体联合发行的稳定币所衍生的风险。自ESRB于2023年5月发布加密资产与去中心化金融报告以来,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翻倍增长。此轮扩张部分源于美国加密政策推动美元计价稳定币的普及。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正日益深度融合,包括通过商业银行持有的储备金来支撑其汇率锚定机制。因此,报告强调必须确保欧盟境内合格储备资产具备高质量和高流动性。报告同时指出,随着加密资产行业日益融入主流金融体系,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接触加密资产投资产品的渠道正不断拓宽。在多功能集团中,加密资产产品与服务由与其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同属一个集团的实体提供。此类集团可能采用不透明的公司结构运作,并从事跨境监管套利活动。这给有效监管带来挑战,尤其当集团总部设在欧盟境外时。因此报告呼吁建立正式的监管合作机制及集团层面的报告要求。最后,报告详细阐述了欧盟与第三国实体联合发行的稳定币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这种商业模式存在固有脆弱性,并给欧盟带来金融稳定风险。首先,挤兑可能促使持有人向欧盟发行方赎回,对其储备金造成压力,延迟赎回并加剧欧盟内部的挤兑。其次,第三国监管机构对储备金跨境转移的限制措施,可能在压力时期加剧上述风险。《加密资产市场条例》未明确涵盖欧盟与第三国实体联合发行稳定币的情形,故无法应对相关风险。(来源: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 网站)

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支持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并明确相关要求。一是明确“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的概念及发行范围。“侧挂车”是指保险公司将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巨灾风险,比例分保给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保险公司,特殊目的保险公司为募集全额履行上述赔偿责任的资金而发行的股权或债权型保险连接证券。二是明确特殊目的保险公司的管理要求。保险公司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有关特殊目的保险公司设立与管理、再保险安排、证券发行等要求,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2号)的规定执行。三是明确偿付能力有关要求。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形成的再保险应收分保款项和应收分保准备金,适用的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基础因子按照偿付能力监管相关规定执行。(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网站)

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完善行政许可工作流程,细化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规定,明确分级分类监管要求,落实优化流程、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完善行政许可工作中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程序规则,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并注重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网站)

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证经营原则,主要规范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工作,既注重优化工作程序、便利银行保险机构办事,又进一步压实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主体责任,提高许可证管理水平。同时,细化完善了许可证监管措施及处罚标准,严格惩戒许可证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网站)

7、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一是明确产品定位。资产管理信托(以下简称信托产品)定位为基于信托法律关系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坚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卖者失责、依法赔偿”,面向具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二是加强全过程管理。严格信托产品设立和销售管理,规范重点环节。加强信托产品存续期管理,严格信托资金运用规范,强化风险管理和净值管理。强化信托公司信息披露义务。规范信托产品到期清算。三是严格销售管理。明确信托文件、风险申明、投资者承诺、风险评估等销售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信托公司和代理销售机构销售行为。引导提升投资者对信托产品投资的风险意识。四是加强投资管理。明确信托产品投资各类基础资产要求,细化组合投资规则,规范关联交易行为,严禁通道类业务和资金池业务。加强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的穿透管理,提高透明度。五是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加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管理。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和内容,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网站)

8、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完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从任职、履职、离职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督促董事高管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二是健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薪酬管理制度,规定董事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业绩相匹配,促进董事高管和公司更好实现利益绑定。三是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严格限制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审议责任、决策要求。四是做好与其他规则的衔接。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完善公开征集股东权利以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职责等规定,提升规则协调性。(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微信公众号)

9、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引》共六章二十一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突出业绩比较基准的表征作用,业绩比较基准应当体现基金合同约定的核心要素和投资风格,一经选定则不得随意变更。二是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全流程内控机制,提高内部决策层级,确保投资风格稳定性。三是发挥业绩比较基准的评价作用,规范薪酬考核、基金销售、基金评价等对业绩比较基准的使用要求。四是健全多道防线,在基金管理人自我约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和基金托管人监督。(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微信公众号)

三、金融数据

1、BIS公布2025年6月底国际银行统计与全球流动性指标

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2025年6月底国际银行统计与全球流动性指标,主要内容:1、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跨境银行信贷扩张9,170亿美元,达到37万亿美元。2、增长主要源于对金融部门借款人的贷款(7,730亿美元),其中对银行的贷款占主导(5,400亿美元)。3、在关税政策演变和美元贬值背景下,美国跨境银行信贷增长1,120亿美元。4、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美元、欧元和日元计价的外币信贷同比分别增长6%、13%和0%。5、马来西亚正式纳入国际清算银行合并银行统计数据报告国家名单。该国银行在至少八个外国开展业务,海外债权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网站)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9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结汇18,809亿元人民币,售汇15,183亿元人民币。2025年1—9月,银行累计结汇132,747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28,261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9月,银行结汇2,647亿美元,售汇2,136亿美元。2025年1—9月,银行累计结汇18,533亿美元,累计售汇17,901亿美元。2025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8,409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8,629亿元人民币。2025年1—9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420,628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412,029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812亿美元,对外付款6,843亿美元。2025年1—9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58,70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7,508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网站)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6.8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78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4.4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6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2.4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16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9.8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9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7.0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39万亿美元)。2025年1—9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30.1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2.11万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网站)

4、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摘要及货币发行局帐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外汇基金总资产为41,522亿港元,较2025年8月底增加820亿港元,其中港元资产增加972亿港元,外币资产则减少152亿港元。货币发行局帐目显示,2025年9月底的货币基础为20,202亿港元,较2025年8月底增加60亿港元,增幅为0.3%。2025年9月底的支持资产总额增加70亿港元至22,182亿港元,增幅为0.3%。支持比率由2025 年8月底的109.78%,上升至2025年9月底的109.80%。(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网站)